苹果
-
起大早赶晚集,苹果的折叠屏为何如此「难产」?
近段时间,市值蒸发超万亿元人民币的苹果公司,成了市场“唱衰”的对象。作为贡献超一半的产品,iPhone开年在中国市场销量暴跌24%,引来许多投资人的担忧。 对于iPhone,虽然其在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占据着绝对的领导地位,但是每年挤牙膏式的创新,招来很多用户的不满。在华为强势回归后,iPhone在中国市场的位置也已经摇摇欲坠。就目前的环境来看,AI会是短期内苹果的救命稻草,但具体的规划以及应用目前还都是未知数。 “用户和市场希望看到苹果在iPhone等产品形态和设计上有真正的革新,而不是一套模具套用多年”,一名产业链人士向钛媒体App吐槽道。 折叠屏,作为一个发展量产5年的品类,目前已经成为非iOS手机阵营在高端市场突围的利器,市场也都在期待着苹果折叠屏的发布。 虽说苹果的风格偏“保守”,并且对产品的要求很高,但折叠屏一直迟迟不发,也是令很多果粉费解。之前,市场也都多次有过传闻,但最终都是不了了之。 从当前已有的爆料来看,苹果的折叠屏研发已经有几年时间,会在iPhone发布20周年也就是2027年左右发布。只是,到了那时,面对已经市场化近10年的三星、华为,苹果折叠屏还能“后来者碾压之”吗? 手机、平板、PC,苹果的首款折叠屏会是什么? Counterpoint预计,到2027年,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超过1亿部。中金公司研究也指出,2022年折叠屏产品迭代加速,预计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有望达到8000万台。 值得一提的是,统计数据显示,iOS用户对折叠屏手机的兴趣比例达到58%,市场上关于苹果折叠屏规划和取消的传言也一直不断。 在年初,就有消息称,基于对折叠屏耐用性的担忧,苹果暂停了可折叠iPhone的开发。据了解,苹果方面此前已与三星Display和LG Display有过接触,但从给出的样品来看,仍未达到苹果的标准,这也是苹果暂停可折叠iPhone项目的主要原因。 不过,从相关专利上的进展来看,苹果仍在加速布局折叠屏产品。 日前,美国商标和专利局公示的清单显示,苹果获得了一项关于折叠屏的相关技术专利,涵盖了包括i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多种产品。通过化学方法制造纹理玻璃的方法,解决折叠处玻璃破裂问题。并且,能够有效地处理折叠屏出现的折痕问题。 还有报道称,苹果将Apple Vision Pro团队的一些核心人员调至折叠屏项目组,内部高管则透露,将推迟到2026年发布首款折叠屏iPhone,会集中采用更多先进技术,预计将比竞争对手的机型更薄、更轻。 对于这一网传的可折叠iPhone的发布规划,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表示,自己的最新调查显示,苹果目前唯一有明确开发时程的可折叠产品,只有配备约20.3显示器,并预计在2027年量产的MacBook。 另外,上述产业链人士则对钛媒体App表示,苹果大概率会入局折叠屏市场,但试水的会先是iPad并不是iPhone,先通过市场的反应来看看折叠屏的市场反应。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苹果确实在进行可折叠产品相关的研发,并且已有多年时间。而不确定的是,苹果的第一款可折叠屏产品会是什么,可能是手机,也可能是平板或者笔记本电脑。 钛媒体App认为,从市场的成熟度来看,手机和平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是手机的话,大概率会在iPhone发布20周年之际上市。如果是平板的话,更有可能在2026年先试水,为次年可折叠iPhone探路。 起大早赶晚集,挑剔的苹果“慢太多” 从第一款量产的折叠屏发布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五年多的时间。这五年的时间里,折叠屏的玩家从三星、华为扩充到现在的小米、OPPO、vivo、荣耀等,两位数的增速,在下滑的手机大盘市场中也成为一股“清流”。 虽然折叠屏目前的体量并不是很大,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折叠屏的方向并没有错。在钛媒体App看来,当下的智能手机市场创新力到了瓶颈期,在没有出现革命性的创新之前,折叠屏是手机厂商寻求增量以及提升体验的正确方向。 图片来源:IDC IDC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00.7万台,同比增长114.5%。自2019年首款产品上市以来,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连续4年同比增速超过100%。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向钛媒体App透露,根据IDC在2023年11月版本的预测数据,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预计出货量在1000万左右,同比增幅依然会超过50%,延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谈及折叠屏手机的快速发展,TCL华星CEO赵军在去年曾对钛媒体App表示,“大概五年前,折叠手机开始进入消费者的视野。三年前,折叠手机的市场规模还小于100万。今年,整个折叠手机的市场规模接近2000万,大概是在1800万到2000万之间,全球折叠手机的出货量,基本每年是以几倍的速度在增长。我们认为折叠手机是目前智能手机领域产品创新和迭代的主要创新点和增长点。” 《名利场》在关于Apple Vision Pro的文章中曾透露,在苹果老园区Infinite Loop的边缘,有一座不起眼的低层建筑,被称为“马里亚尼1号”(Mariani 1),里面是苹果正在研发的一些畅想中的产品,其中就包括可折叠iPhone。 2023年国内折叠屏产品,钛媒体App制图 对比三星、华为,苹果关于可折叠产品的研究并不晚,甚至还可能更早。但是,在量产的进度和对市场的态度上,苹果则是要慢很多。即便是对产品要求高,但如若2026年可折叠产品才发布,也比三星、华为晚了7年。 对比之下,Apple Watch也就仅比三星晚了两三年的时间。据钛媒体App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一共有7家品牌发布了13款折叠屏产品,包括左右折以及上下折,头部品牌中也就苹果还未发布相关产品。 其实,苹果之所以动作这么慢,可折叠项目一直“难产”,也可以理解。一方面,折叠屏目前针对的都是高端用户群体,是国产品牌向上突围的利器,这也是iPhone的主战场。而从销量来看,iPhone在高端市场的核心地位仍没有动摇,再加上折叠屏虽然增速高,但上千万的体量相比较智能手机超10亿的年销量仍旧是小众品类。因此,较小的竞争压力,也并未让苹果感到紧迫感。 另一方面,折叠屏目前确实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折痕,尤其是小折的折痕,在长时间使用后会更加明显。还有轻薄与性能的平衡,系统层面的优化等,也都是折叠屏目前面临的发展难题。但面对未来还有一个疑问,到了2026年,苹果就真的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或者说华为、三星们就解决不了吗? 此外,考虑到iPhone目前在市场上受到的冲击,就算是体量目前较小,苹果也的确应该加速折叠屏产品的落地量产。郭明錤表示,此前2024年iPhone出货的市场共识为2.2-2.25亿部,现在已经开始下修,并向自己之前预测的2亿部靠拢。郭天翔则指出,折叠屏这种在产品形态有较大改观得产品,更容易引起消费者得关注,激发换机欲望。 更多的挑战还在后面 对于苹果来说,一旦推出折叠屏产品,初期的大卖是可以预见的,其严苛的要求必然也会带动整个可折叠产业链的提升。据了解,三星Display是目前与苹果传出更多绯闻的面板企业。有消息称,如果苹果在2026年左右量产折叠屏产品,将会由三星Display独供,其多年来为三星折叠屏手机供应面板,在生产和技术成熟度…
-
苹果MacBook“先折为敬”,折叠屏笔记本是伪命题吗?
(图源:MacStories) 文 | 雷科技leitech 如今,折叠屏早已是智能手机中重要的细分品类。这种有别于传统直板机的新形态产品,正成为各大手机厂商抢占品牌高地、冲击高端市场的关键武器。除了手机,折叠屏笔记本、折叠屏平板的概念和产品也在逐渐出现。 最近,知名苹果爆料人郭明錤透露,目前唯一有明确开发进度的苹果可折叠产品为MacBook,它将配备一块20.3英寸的大屏幕。 可折叠笔记本,是不是伪命题? 笔记本天生可折叠,但这里的“折叠”是值“合上盖子”,让主机与屏幕贴合。而“可折叠笔记本”所说的,则是值笔记本的屏幕本身可折叠。 其实这不是特别新颖的概念,比如华硕推出了灵耀X Fold,主打折叠屏卖点。具体来说,这款笔记本大体仍然是二合一产品(笔记本与平板二合一)的设计思路,它的实体键盘部分和屏幕是分开的。同时,灵耀X Fold的屏幕部分,可以折叠。 (图源:华硕) 灵耀X Fold用了一块17.3英寸的OLED屏幕,展开状态下用起来和一般的笔记本无异。而在折叠状态下,屏幕尺寸将变成12.5英寸,既可以以平板形态使用,也可以作为一半用于屏幕显示、另一半充当屏幕虚拟键盘的12.5英寸笔记本使用。 另一家PC巨头联想也推出过折叠屏笔记本,代表产品为ThinkPad X1 Fold。它的产品形态和设计思路与灵耀X Fold很类似,也是二合一产品的变种。ThinkPad X1 Fold用了一块16.3英寸的OLED屏幕,折叠状态下有12英寸的显示面积。 (图源:联想) 从这两家品牌的折叠屏笔记本来看,它们采用的相应技术其实是比较成熟的,基本就是对原有的二合一PC进行升级,屏幕部分则是OLED+铰链的解决方案。 而在雷科技(ID:leitech)看来,折叠屏MacBook也会采取类似的硬件设计思路。相比折叠屏手机,折叠屏笔记本上的一大问题是对实体键盘的处理。为了保证输入效率,折叠屏笔记本很难把实体键盘直接去掉,因此只能对它采取可分离设计。 其实跟折叠屏手机一样,折叠屏笔记本电脑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便携性与大屏幕”的统一。用户想要带着大屏幕出门,但又不想它占据太多空间,因此“可折叠”就成了理想方案。 折叠屏MacBook,最大挑战是系统 相比Windows阵营,苹果的情况有些特殊,目前苹果还没有推出过二合一的MacBook产品。如果苹果要推出二合一形态的折叠屏笔记本,那么首先要解决的估计是系统和软件问题。 一直以来,苹果对于笔记本触控屏持抵触态度。尽管iPadOS一直在macOS化,二者越来越接近,但它们仍然是两款截然不同的操作系统,底层交互逻辑和软件生态都不是一回事。 当然,理论上苹果可以坚持不为折叠屏MacBook的屏幕提供触控交互功能。但这样一来,折叠屏笔记本的使用场景就会被大大局限。本来,可拆卸屏幕能够以平板的形态独立使用,大大增加了折叠屏笔记本的卖点。如果没有触控功能,那么折叠屏MacBook的卖点可能只剩下超大屏幕这一项,对用户的吸引力会很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小雷在一个苹果社区看到用户Federico Viticci的一项有趣“发明”。他将没有屏幕的“断头”MacBook和iPad搭配使用,利用Sidecar功能将iPad变成MacBook的无线屏幕。这样一来,他就获得了一款DIY版的二合一MacBook。美中不足的是,Sidecar功能需要两台设备接入同一局域网,出门在外用起来不太方便。 在小雷看来,苹果完全可以借鉴这一思路。如今,全系Mac完成了向ARM自研芯片平台的迁移,将macOS和iPadOS打通并非难事。毕竟,现在我们已经能在MacBook上使用大量iPad和iPhone应用了。而且相比Windows阵营,苹果对自家的M系列芯片有更强的控制权,它在发热和功耗控制上也很有优势,非常适合应用在折叠笔记本这类对空间要求更严格的产品上。 而一旦苹果让macOS支持触控功能,那么折叠屏MacBook的可玩性将会大大增加。 折叠屏iPhone跳票,MacBook“先折为敬” 小雷认为,苹果旗下的折叠产品的出现顺序会是折叠屏MacBook、折叠屏iPad和折叠屏iPhone。我们都知道,苹果一直以来都更倾向于推出成熟的商业产品,不太热衷于抢先发布搭载前沿技术但成熟度不高的先锋产品。手机当前仍是苹果的支柱业务,苹果对用iPhone来试水折叠屏设备自然会有很多顾虑。而MacBook产品上,这种顾虑就会少很多。 不同于手机,PC市场本身的容量就很小。而且,在PC行业中,苹果的出货量排名并不算高。近年,Mac业务经营得也不是特别理想。以2024财年Q1财报来说,苹果Mac营收为77.8亿美元,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约为6.5%。这样一来,苹果更有动力在MacBook上试水折叠屏技术。 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主流的折叠屏笔记本方案,本质上和折叠屏平板并无区别。只是,折叠屏笔记本比折叠屏平板多了一个外接的实体键盘。同样的,既然苹果打算发布折叠屏MacBook,那么再推出折叠屏iPad也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此前,供应链一直有消息传出,苹果的MacBook和iPad产品线都将逐渐OLED化,这自然有利于后续相应折叠屏设备的出现。苹果当前最高端的平板产品iPad Pro,最大尺寸为12.9英寸,如果屏幕显示面积要进一步突破,那么走向折叠屏形态是必然的趋势。 (图源:苹果) 至于大家更加关注的折叠屏iPhone,也有一些消息了。早年去年年底,韩国媒体AlphaBiz就报道称,苹果高管透露,折叠屏iPhone预计于2026年发布。只是,这则消息还没得到其他信源共同印证。 折叠屏手机最关键的两项技术一个是屏幕,另一个是铰链,前者对苹果来说难度不大,后者则可能需要通过折叠屏MacBook、折叠屏iPad来积累经验。当前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占比仍然较低,距离大范围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折叠屏iPhone未来仍然有一定机会。 当然,小雷也认为,苹果在iPhone产品上的常年摆烂,会影响折叠屏iPhone的竞争力。现在,各大厂商都在折叠屏手机上争奇斗艳,但共同的产品进化方向都是在保持折叠屏特殊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基本功。 换言之,早期折叠屏的优势就是可折叠本身,但在影像、续航、可靠性、价格等各方面都落后于传统直板旗舰。现在,华为、小米、OPPO等头部品牌,都在不断增强折叠屏的影像能力,通过更好的铰链技术来增强可靠性。折叠屏手机正在逐渐完成从“帐篷型”产品向“水桶型”产品的转变。 而作为常规旗舰的iPhone,则已经在散热、信号、影像、充电等方面落后于安卓机型。比如iPhone 15 Pro的发热、续航差问题,很大程度上源自苹果散热设计不思进取。如果现在苹果贸贸然推出一款折叠屏iPhone,大概率在影像、信号、性能稳定性等方面表现糟糕。在做出足够出色的折叠屏手机前,苹果还有很多课要补。 万物可折叠,但折叠屏笔记本不会成主流 从2007年初代iPhone发布开启触屏智能手机时代开始,智能手机的基础形态就没有改变过。在手机厂商穷尽了增加屏幕尺寸的常规手段后,折叠屏这种新形态方案就成了次世代手机的进化趋势。 而对于笔记本产品,它们向折叠屏形态演化的必要性则要小很多。毕竟,笔记本本身的屏幕尺寸要比手机大得多,而且它对便携性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