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在华销量大跌24%?华为大涨苹果大跌该咋看?

文 | 江瀚视野

在世界手机市场上,苹果的龙头地位可谓是有目共睹,就在最近龙头苹果却被传出手机在华销量大跌24%的消息,就在此时华为销量大涨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着苹果的大跌和华为的大涨,我们到底该如何分析?

冰火两重天的苹果与华为

据参考消息的报道,最新数据显示,受激烈竞争和价格压力的影响,苹果公司今年前六周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出现下滑。

报道称,“对比法”技术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六周苹果公司的iPhone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滑24%,使这家美国科技巨头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市场的市场份额跌至第四位。

中国竞争对手华为的销售量同比增长64%,主要受Mate 60系列手机的需求推动。华为以1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高于上年同期的9%。

数据显示,另一家中国竞争对手vivo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

报道称,“对比法”技术市场研究公司的一位分析师说,除了华为的复兴外,苹果也在与OPPO、vivo和小米的“激进定价”作斗争。由于iPhone新机型缺乏突出的功能,消费者似乎会在更换新机型之前保留旧机型更长时间。

据澎湃新闻的报道,Counterpoint认为,苹果的iPhone在今年头几周表现不佳,主要来自中国本土手机厂商的竞争,其中,iPhone在高端市场来自华为手机的竞争,在中档手机市场又受到来自OPPO、vivo和小米等公司采取的激进定价的挤压。

“尽管iPhone 15是一款很棒的设备,但它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没有重大升级,所以消费者觉得现在可以继续使用老一代iPhone。”Counterpoint一位分析师表示。

苹果2024财年第一财季(截至2023年12月30日的自然季度)中国区开始表现不佳。财报显示,苹果大中华市场营收规模为208亿美元(约1493.4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跌13%,低于预期的235亿美元。

不只中国市场,外界对苹果今年在全球表现都表现出担忧。日前,高盛对其最佳买入名单进行了调整,将苹果公司从名单中除名。这一决定主要基于苹果公司股票近期表现不佳,以及市场对该公司主要产品需求疲软的担忧。资本市场上,自2023年6月以来,苹果公司的股价几乎停滞不前,而同期标普500指数却上涨了近22%。这种明显的反差使得苹果公司在高盛的最佳买入名单中显得格格不入。

华为大涨苹果大跌该咋看?

近期,2024年前六周,苹果公司在中国的iPhone销量同比下降24%,在中国智能手机供应商中排名第四,市占率大幅下降。这一消息无疑在科技圈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与此同时,华为的销量却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苹果手机在华销量的大幅下滑?华为的大涨又该如何解读?

首先,苹果创新不足引发换机动能减弱。近年来,业界普遍认为苹果公司在产品创新上的步伐有所放缓,尤其是相对于华为等中国本土品牌的快速迭代和技术创新。iPhone新机型虽然在硬件配置、系统优化上仍然保持较高水准,但消费者期待的颠覆性创新却相对较少。自从iPhone X之后,苹果似乎陷入了一种设计和技术上的“舒适区”,后续的几代产品在外观和功能上的变化都相对较小。这种缺乏突破性创新的情况导致了消费者对苹果手机的换机动力逐渐减弱。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更加强烈,一旦苹果手机失去了创新的吸引力,销量下滑几乎成为必然。

特别是随着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递减以及消费者对智能手机功能需求的日益多元化,缺乏足以刺激用户更换新机的重大亮点成为了制约苹果销售增长的关键因素。此外,高昂的售价也使得部分潜在用户在权衡性价比之后选择了观望或转向其他品牌。

其次,华为高增长在高端市场开始挤压平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智能手机市场,这句话同样适用。当其他手机制造商都在纷纷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品时,苹果如果停滞不前,就会被市场淘汰。

这些年,华为等国产手机品牌异军突起,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等方面不断突破,尤其是在5G、影像系统、快充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优势。华为Mate系列和P系列新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热烈追捧,更是在国际市场上与iPhone直接较量,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这导致了苹果市场份额被进一步挤压,尤其是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中,华为的竞争力显著提升,吸引了原本可能购买iPhone的用户群体。

此外,华为还通过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提升了用户体验。从手机到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华为都在积极布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智能设备互联方案。这种生态优势使得华为在与其他品牌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第三,安卓阵营已经有了全面对抗苹果的实力。除了华为,小米、OPPO、VIVO等品牌也在不断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并且在品牌建设、渠道拓展和服务体系上不断提升。伴随着Android系统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其与iOS系统之间的体验差距逐渐缩小,同时开放生态带来的个性化定制和本地化服务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国产品牌。尤其对于年轻消费群体而言,他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和对价格敏感度更高,这也加速了苹果市场份额的流失。

从技术来说,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使得这些手机厂商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反馈迅速调整和优化产品,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相比之下,iOS系统的封闭性限制了苹果在个性化定制和功能拓展方面的发挥空间,这使得iOS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第四,降价营销虽然有效却持久性存疑。面对销量压力,苹果采取了一系列的营销措施和降价促销活动,以提振市场需求。然而,长期依赖于品牌溢价的苹果一旦开启大幅度降价,虽能在短期内刺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这同时也可能损害品牌形象,影响未来产品的定价策略和利润空间。更重要的是,单纯的降价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即如何持续吸引并锁定消费者,特别是当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价值感知而非单纯的价格时,一旦产品本身无法吸引消费者,那么营销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降价促销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需求,但过度依赖价格手段可能会损害品牌形象和产品定位。

第五,苹果的核心难点依然是如何重塑消费者信心。苹果真正的挑战在于重振消费者对其创新能力的信任,并重新确立其在全球智能手机领域的领导地位。这要求苹果加大研发投入,确保未来产品具有革命性的突破,并在软件和服务生态系统层面深化布局,提供无可替代的用户体验。此外,适应中国市场特性,加强本地化服务,提升品牌形象,也是苹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只有这样,苹果才能有效抵御竞争对手的冲击,稳定并扩大市场份额,从而走出当前销量下滑的困境。

因此,苹果手机在华销量大跌24%的背后反映出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市场格局的深刻变革与品牌挑战。对于苹果来说,这次的危机并不小,如何应对正在考验着库克带领的苹果管理层们。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Metatrend元潮

Like (0)
Previous 2024-03-15
Next 2024-03-15

相关推荐

  • 可折叠iPhone再跳票,为何苹果五年都“做不成”折叠屏?

    文 | 雷科技leitech 最近关于折叠屏 iPhone 的消息有点多。 众所周知,坊间一直传闻苹果正在开发折叠屏 iPhone。一方面是所有主流智能手机厂商都已经进入这个赛道,同时折叠屏手机的销量也是连年增长;另一方面是苹果流出的专利显示,他们确实在考虑和研发相应的设计和技术。 但始终没有人可以确凿地指出,苹果正在计划推出折叠屏 iPhone。 就连老朋友、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都在最近承认:已经被人问过了很多次折叠屏 iPhone 或 iPad,但真的不清楚对应的开发计划,只知道苹果正在开发一款约 20.3 英寸的可折叠 MacBook,计划 2027 年量产。 不过就在近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再度公布了一份苹果关于折叠屏技术的专利申请。不过更重要的消息是,有苹果高管在采访中不仅透露苹果首款折叠屏 iPhone 的部分信息,还告诉韩国媒体 AlphaBiz: 经过深思熟虑,苹果决定将折叠屏 iPhone 的发布日期定在 2026 年,这比预期要晚。由于它比竞争对手发布得晚,将会整合更多最新的尖端技术。 很多人都在期待折叠屏的 iPhone,但时至今日,我们仍未知道苹果的首款折叠屏 iPhone 会长什么样,又有哪些独特之处。不过目前来看,尽管距离首款折叠屏 iPhone 发布可能还有两年,但我们确实正在逼近折叠屏 iPhone 的真相。 折叠屏已普及,iPhone版有什么值得期待的? IDC 之前发布过一份报告,指出 2023 年全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 700.7 万台,同比增长 114.5%,也是连续第四年同比增速超过 100%。TrendForce 对 2023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的预估是 1590 万台,同比增长 25%。 图/ TrendForce 虽然从整体规模上看,折叠屏手机的全部出货量还不如 iPhone 14(单款)在 2023 年上半年的出货量,但耐不住持续高速增长的市场规模。所以这几年,大部分说得上名号的手机厂商都已经入局: 除了主流的三星、华为、OPPO(含一加)、vivo、小米、荣耀,联想(摩托罗拉)、传音、谷歌、中兴(努比亚)也都成为了折叠屏手机厂商。 但毫无疑问,智能手机江湖还离不开苹果这家「天下第一宗」。尤其作为全球高端手机市场的绝对统治者,苹果对于高端手机用户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苹果做不做折叠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全球消费者的认知。 更重要的是,今天折叠屏手机固然在硬件上有了大幅的进步,包括厚度、重量、可靠性、铰链以及屏幕等核心配置上,可以说都达到了一个「大体可接受」的阶段。 但这不意味着产品就好用了,尤其是在软件上的制肘大大影响了折叠屏的使用体验。 而软硬件整合,恰恰是苹果这家引领两代计算平台的公司最擅长、也最有优势的方面。另外,iPhone 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 iOS 系统和生态,不管是希望看到搭载 iOS 的折叠屏设备,还是希望看到苹果(iOS、iPadOS)对于移动「折叠」应用生态的改善,都会不可避免对折叠屏 iPhone 报以期待。 所以与其说很多人对折叠屏 iPhone 的期待,是对苹果的期待,更不如说是对更好折叠屏手机体验的期待。 “可折叠iPhone”,到底有何不同? 对「折叠屏」来说,屏幕的可靠性和折痕无疑是非常关键的地方,年初 The Information 的报道就披露,三星显示提供的面板目前还不能通过苹果严苛的内部测试,导致投产计划继续顺延。 按照 AlphaBiz 的报道,苹果高管就表示首款折叠屏 iPhone 的目标是比竞争对手做得更薄、更轻,同时还有防折痕。 回到前文提到的那份苹果申请专利,专利内容显示这是一项在机身内置柔性显示屏中最大限度减少屏幕折痕的技术。 最近公开的苹果专利,图/ Patently Apple 简单来说,苹果的想法是在设备折叠部分的玻璃内侧进行切割,再填充聚合物材料,使得屏幕易于弯曲且不会形成折痕。而为了解决填充物对光线的影响,一是采用有机硅或丙烯酸酯等柔性材料;二是填充物外侧采用光滑处理,内侧设计成粗糙纹理来有效减少光反射。 当然,申请专利只能说明苹果至少考虑过这个方案,完全不能代表苹果就会使用该方案。事实是,之前苹果关于折叠屏折痕的申请专利就有好些,包括但不限于在这部分采用「自愈材料」、全新的铰链设计以及可移动的伸缩板等。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折叠屏」技术的发展,导致了苹果迟迟没有推出折叠屏 iPhone。但显然,这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 可折叠iPhone,苹果为何五年都做不出来? 苹果确实不用急。 除了技术上的问题,折叠屏手机也远未到真正能够与直板手机相提并论的时刻,更遑论对 iPhone 形成有效的冲击。市场份额方面前文已经说过了,而在苹果之外,各家厂商如今最重视的新机仍然还是直板旗舰,而非折叠旗舰。 苹果也从来不是一家热衷于新技术的公司。虽然 iPhone 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产品范式,但在 iPhone 之前早就有了智能手机;多点触控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被认为(包括苹果自己)是革命性的,但也早有了应用多点触控技术的产品;移动上网功能就更不用说。 说到底,苹果是一家善于「整合」的产品公司,也清楚地明白最终交付给用户的是产品而非技术。而折叠屏,虽然说已经在很多方面达到了「大体可接受」的程度,但耐用性、重量等方面仍然还是有相当多的提升空间。 再有,折叠屏手机的本质其实就是通过折叠手机的方式,将更大的屏幕塞到更便于携带和握持的机身中。当然,重点还是前者——更大的屏幕。 问题是更大的屏幕,就一定要是手机吗? 实际上,苹果 Vision Pro 完全可以提供大得多的屏幕和性能,苹果更是将其视为开启「下一个空间计算时代」的革命性产品,足见其重视程度。或许,这也让苹果在面对折叠屏 iPhone 时,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顾虑。 iOS兼容性,是“可折叠iPhone”的最大优势? 很多人都知道,软件已经是当下折叠屏手机最大的问题。 Android 这边由于开放阵营各自为战,芯片、操作系统、终端厂商往往很难「力往一处使」,更何况是让全球开发者跟着走。再加之国内移动应用生态比较突出的适配问题,更让折叠屏手机的体验很难得到质的变化。 最典型的例子还是淘宝,除了「动刀」(开发)成本太高,根本还是因为「动力」不够。而苹果的入场,几乎是最有希望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一点的可能,不管是考虑到苹果在消费者群体中,还是在开发者群体中的号召力,都能在「供」「需」两侧推动折叠屏应用生态的改进。 对于一个折叠屏手机用户来说,这可能就是对折叠屏 iPhone 最大的期待了。

    2024-03-15
    6.9K
  • 印度即将测试央行数字货币“电子卢布”

    Decrypt 10 月 10 日报道,根据印度央行近日发布的一份文件,印度储备银行已提议分阶段试点其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 该文件指出,印度储备银行计划在有限的试点中推出电子卢布,旨在将其作为与纸币一起发行的另一种货币形式;电子卢布也将作为加密货币的替代品。 印度央行认为,不受限制地使用加密货币对印度的金融和宏观经济稳定构成风险,这削弱了政府确定和监管货币政策的能力,进一步增加了对 CBDC 的需求。 据了解,印度央行正在考虑发布两种版本的 CBDC:一种用于公众零售支付,另一种用于银行之间转账结算和批发交易。 印度政府于 2 月首次宣布启动 CBDC 计划,称该技术将大大推动印度的经济发展。 印度储备银行引用了中国和其他 16 个目前正在试行自己 CBDC 的国家作为现在推进电子卢布的理由。分析称,印度可能感受到了中国稳步推进  CBDC 的压力。 除了中国央行数字货币,6 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国会最终将获得美国中央银行关于发行 CBDC 的指导。据了解,美联储早在 2017 年开始就一直在研究数字美元的前景。​​​​

    2022-10-10
    4.1K
  • 1年内销量翻倍!OWS耳机的魔力在哪里? | 钛媒体焦点

    如今提到TWS耳机,作为年出货量已近3亿台的蓝牙音频产品,它已经在大多数场景做到了对传统耳机的取代,甚至在降噪能力、智能交互、佩戴舒适度上还有着更大优势。从第一批产品上市逐渐打开市场缺口至今,TWS也不过才经历了六七年时间。 不过,TWS耳机市场主导地位的“挑战者”甚至“继任者”却已经露头,它就是“OWS耳机”,全称Open Wearable Stereo(开放式可穿戴立体声耳机)。在整体的产品结构上,OWS耳机与TWS耳机都采用了无线连接的方式,最大的差别出现在佩戴方式以及声音的传导原理上。 根据洛图科技公布的最新数据,OWS耳机在国内市场的2023年全渠道销量达到1057万副,相比2022年增长114%。2022至2023年,OWS开放式耳机的市场份额逐季增长,到2023年第四季度,OWS耳机市场份额已达12%,较2022年同期增长7个百分点。 OWS耳机的杀手锏:佩戴舒适度 很多80/90后用户估计第一次接触耳机,基本都是平头塞或者头戴式产品,如今TWS多采用的入耳式结构,实际上算是后来者,之所以平头塞在耳机结构的较量中落败,更多的还是它先天结构上的局限性,由于耳机的主体需要能够很多地放在耳廓当中,使得整体体积存在物理层面的限制。 换句话说,也就是对于大腔体、多单元、复杂线路的兼容性很差,而这些都是能够提升音质表现的关键所在,再加上设计上很难做到对多耳形的适配以及佩戴稳固度和隔音能力上的不足,使得平头塞只是在耳机普及的初期得益于简单成熟的结构和低难度的加工方式而受到市场追捧,此后就迅速被主流市场所边缘化。 耳机腔体里放入12颗发声单元 入耳式产品很好地解决了耳机“升级”的空间问题,想要更好音质?没有问题,6单元、8单元甚至12单元的产品都能做出来,想要降噪能力?没有问题,两颗芯片+复杂电路+前后拾音反馈麦肯风都都可以塞到腔体里面,因为最终只要通过导管将声音传入耳道即可,外面腔体的体积有很高的设计灵活性。 但入耳式产品也并非完美的解决方案,由于导管结构深入耳道,长时间佩戴容易造成肿痛,此外,在降噪上有增益性质的封堵耳道,也会造成耳道内空气不流通,从主观佩戴感受层面,容易带来耳道内外的压差问题导致佩戴不适,同时久戴也可能会造成外耳炎。 当然,现有的耳机结构也有很多可以部分缓解入耳式产品的弊端,比如像Airpods采用的半入耳式结构或者是韶音主打的骨传导耳机。前者更浅的入耳深度和更靠外的支撑结构,可以减小耳道压力,整体感受有点类似于无线版本的平台塞,骨传导则彻底避免了与耳廓、耳道的直接接触进行声音传递。 与这些方案相比,OWS耳机可以理解为它们的综合方案,它既强调佩戴的舒适度,同时也能像骨传导一样让环境音可以传入耳中。这种设计就很适合在户外活动时使用,比如跑步、骑自行车时,因为它能帮助用户保持对周围环境的意识,同时由于在佩戴舒适度上的优化,让它可以更好地成为长时间工作、学习中的陪伴音工具。 小公司发布的小产品,让华为等大厂看到了商机 ambie官网 近两年,OWS耳机发展中的里程碑莫过于“耳夹式耳机”的出现,耳机整体的结构其实与半入耳式产品类似,采用腔体发声,通过空气传导的方式让消费者可以听到声音,虽然在2022年就已经有小厂做过类似形态的产品,但经过钛媒体App深入研究后,该类型产品真正的开创者应该是ambie。 估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日本品牌,2017年,ambie推出了第一款有线耳夹式耳机,可能有人会纳闷,为何一个小品牌刚入市就发布了新形态的耳机产品?这就不得不提到ambie背后的品牌了,它就是“索尼”,ambie实际上是索尼与World Innovation Lab联合创立的音频品牌。 直到目前该品牌也没有入局国内市场,但实际上从2021年品牌推出真无线技术的耳夹式耳机后,就已经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关注,国内从2021年底开始陆续有代购开始在日本购买这款产品,此后一些小品牌也模仿ambie的“耳夹式”佩戴结构推出了OWS耳机产品。 除了耳夹式耳机,索尼、万魔等音频厂商也尝试过其他形态的OWS耳机,比如将发声单元结构改为环形以达到透传目的的LinkBuds、在传统气传导结构上增加导音结构的1MORE S50。 钛媒体App分析认为,这些OWS耳机当中,耳夹式将会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因为它不仅在佩戴上改善了传统耳机的体验,同时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和与配饰更贴近的形态,也更加有利于其吸引用户体验并开拓出耳机的“装饰”属性。 除了产品本身,另一个让耳夹式耳机成为OWS品类代表并吸引到市场极高关注度的原因,就是2023年底华为的入局。进入2024年,明显可以感觉到无论是社交平台上的相关讨论,还是Bose、JBL、漫步者等品牌产品的先后亮相,可以说OWS耳机已经成为继TWS耳机后,近10年来个人音频领域的最大热点和革新。 那OWS耳机与TWS耳机有替代性吗?并没有,钛媒体App预测,随着耳机产品形态的进一步细分,OWS耳机专注于日常佩戴、运动使用的潜力将会扩大化,但它的应用边界也受限特性止步于此。 对应的,TWS耳机则会在音质表现、隔音降噪上进一步升级,更好地服务于通勤、差旅、会议沟通等场景。未来,一副耳机走天下的使用习惯将会改变,用户会根据使用场景来切换到最合适的音频产品上。(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邓剑云 编辑/钟毅)

    2024-03-15 数字经济
    20.8K
  • 《全国法院金融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关于虚拟货币纠纷案件的审理部分(第83-88条)

    (四)关于虚拟货币纠纷案件的审理 会议认为,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虚拟货币的交易炒作活动,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防控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国务院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禁止开展和参与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清理取缔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和代币发行融资平台。 人民法院审理与虚拟货币有关的纠纷案件时,应当认真研究不同时期国家金融监管和产业调控等公共政策的调整情况,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准确认定当事人实施的与虚拟货币相关的法律行为效力。 83.【以虚拟货币为支付对价纠纷的处理】 虚拟货币具备网络虚拟财产的部分属性。当事人之间约定以少量虚拟货币抵偿因互易、劳务等基础关系所生债务的,如果不存在其他无效事由,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有效。当事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交付虚拟货币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因相关政策限制等原因不能实际履行的,可按合同签订时约定给付虚拟货币一方接受相应财产的实际价值确定其赔偿损失范围。当事人假借基础交易合同之名,以虚拟货币为经常性支付工具兑换法定货币或实物商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 84.【委托投资虚拟货币纠纷的审理】 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委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上登记注册账户,委托受托人从事投资活动的;或者委托人直接将资金交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或实际上借用他人名义从事投资管理的,可认定双方成立委托投资合同。 合同签订在《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7 年 9月 4 日)发布之后的,因代理事项违法,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委托合同无效。对委托人因此所受的损失,可以将委托事项的发生原因作为确定过错程度主要考量因素,由当事人分担。 85.【与“挖矿”有关的纠纷】 虚拟货币“挖矿”是指通过专用“矿机”计算生产虚拟货币的过程。从案件审理情况看,因“挖矿”引发的纠纷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当事人为通过挖矿活动获取虚拟货币,购买、租赁生产虚拟货币的矿机,因矿机价款支付发生纠纷;一种是融合了矿机买卖、合作分成或托管服务等多重法律关系的合作模式,如当事人双方共同出资购买挖矿机并约定在取得虚拟货币后进行分成,后因卖方未交货或者未分成形成纠纷。 “挖矿”活动因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对国民经济贡献度低,对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等带动作用有限等原因,逐渐受到严格管控和有序清退。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根据不同时期公共政策对合同履行的影响程度,合理平衡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2021 年 9 月 3 日)发布之前,国家政策并未明确禁止挖矿活动。对此前当事人约定买卖、租赁、保管“矿机”或附加提供相关运营管理、技术开发等服务的合同,诉讼中又以合同标的物或合同目的违法为由请求确认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如因政策出台导致合同嗣后履行不能,一方当事人提出解除合同,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对 2021 年 9 月 3 日之后当事人约定买卖、租赁、保管“矿机”或附加提供相关运营管理、技术开发等服务的合同,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案件审理中,一方起诉请求确认合同有效并请求继续履行合同,另一方主张合同无效的,或者一方起诉请求确认合同无效并返还财产,而另一方主张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向原告释明变更或者增加诉讼请求,或者向被告释明提出同时履行抗辩,尽可能一次性解决纠纷。当事人按照释明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出抗辩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归纳为案件争议焦点,组织当事人充分举证、质证。 86.【用户与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之间的纠纷案件】 用户于《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7 年 9 月 4 日)发布之前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登记注册参与虚拟货币交易,交易平台未履行服务协议导致其损失的,应依法向用户承担违约责任。用户对损失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少相应的损失赔偿额。 用户于《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7 年 9 月 4 日)发布之后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登记注册参与虚拟货币交易,以交易平台或虚拟货币发行人未履行清退义务导致其损失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其向有关部门申请处理。 87.【判项及执行问题】 对当事人要求交付或返还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当查明虚拟货币的持有状况,明确是否具备交付或返还的可能性,并在文书中载明。经审理查明确定不能返还或交付的,应引导当事人提出合理诉求,鼓励当事人就财产性权益达成合意。 经审理查明具备实际履行基础的,人民法院依照当事人诉请在判项中明确交付或返还虚拟货币,负有交付或返还义务的当事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依照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相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88.【经济纠纷涉及经济犯罪的处理】 人民法院在审理民商事案件中,发现行为人以代币发行融资或以从事虚拟货币理财及其他资产管理类活动等名义涉嫌非法筹集资金、非法发行证券、非法发售代币票券等涉众性经济犯罪的,应当及时将犯罪线索移送侦查机关。 侦查机关作出立案决定前,人民法院应当中止审理;作出立案决定后,应当裁定驳回起诉;侦查机关未及时立案的,人民法院必要时可以将案件报请党委政法委协调处理。当事人基于基础法律关系而发生的非经营性“虚拟货币”交易或抵偿行为,与上述涉众性经济犯罪无关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2023-07-20
    1.1K
  • 三年期满,荣耀“IPO窗口期”却逐渐远去

    文 | 首席消费官,作者 | 冯庆艳 荣耀CEO赵明一身灰色西装、内着白衬衣,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地走上梦幻般的舞台,开启他全程飙英语的荣耀旗舰产品发布演讲。这是北京时间2月25日晚间,发生在荣耀巴塞罗那全球发布会现场的一幕。 手机江湖里,荣耀是个“异类”——“含着金汤匙”诞生,却胎里带着“不足之症”;单飞后有国企性质背书,却在上市路上一波三折。 回溯荣耀自2020年11月从华为剥离至今,已经单飞3年有余。荣耀自2022年开始,每年都参加MWC大会(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这是第三次,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 “新瓶装旧酒” 2023年11月,荣耀官方终于宣告拟筹划上市,且将通过首发上市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在单飞的3年多里,上市传闻一直笼罩在荣耀身上,甚至一度传出荣耀经销商接到购买原始股的邀约。 无独有偶,官宣拟上市的同时,荣耀还一并发布换帅消息,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吴晖“空降”至荣耀,担任董事长,原董事长万飚担任副董事长。这也被外界看作是荣耀为推动上市进程的举措之一。 此次参展MWC,是新帅吴晖上任后的首次大型参展,且是在官方确认正筹备上市的当口。 在飞往巴塞罗那前不久,赵明对外称,未来荣耀将致力于打造“欧洲第二本土市场”,并将用最强旗舰产品,与全球顶尖品牌一较高下,对此,赵明表示,此次发布会也将成为荣耀全面开拓全球市场、打造“世界荣耀”的关键战役。 赵明所指的全球顶尖品牌,便是苹果、三星,甚至包括老东家华为。 然而,荣耀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恶劣却是不争的事实。手机作为主流消费电子产品,近年来却陷入整体“蛋糕不断萎缩”的怪圈。为此各大手机厂商变得更加“内卷”。在消费大环境疲软之下,荣耀要想冲刺IPO,单靠制造和渠道的老故事,难以支撑资本给其的数百亿美金的估值,必须讲出一个增长“第二曲线”的新故事,毕竟,在荣耀之前,小米作为手机厂商的代表登陆港股资本市场,资本已经给出了答案,而对于荣耀来讲,其作为手机的故事更难以开口。 此次参展,荣耀全球发布的产品当中,硬件有荣耀Magic6系列、折叠旗舰荣耀Magic V2系列以及全新AI PC荣耀MagicBook Pro 16,软件则是其最新的操作系统——魔法OS(MagicOS 8.0系统)。 更早一点,1月11日,荣耀已在中国发布了Magic6系列和MagicOS 8.0系统,以及自研70亿参数AI大模型“魔法大模型”。有意思的是,当天的发布会现场,在荣耀将Magic6系列与苹果、华为等品牌产品对标之时,台下观众喊出“干翻华为”,这使其与华为的关系也愈发微妙,作为华为分拆出来的品牌,在未来的发展当中,荣耀或许还将面临与华为的竞合。 此前一天,MagicOS 8.0系统的“任意门”功能,遭到抄袭质疑。“罗永浩的辟谣号”在微博上表示,“任意门”功能“抄袭”锤子手机“One Step”。赵明于1月11日回应称,“任意门功能是基于第一代荣耀Magic解决方案发展而来的”,否认了抄袭指责。 显然,荣耀目前讲述的故事,一边是冲击高端市场,一边则是征战海外,尤其瞄准了高端手机的天下——欧洲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冲击高端市场并非新故事,而是自单飞以来便开始讲的故事,征战海外也是荣耀2022年开启的。 掘金高端的岁月 荣耀单飞3年多,形成了Magic系列、数字系列、V系列与X系列4个完整的产品体系,其中,Magic系列、V系列为高端旗舰机型。高端新机发布频次也由早前的1年一迭代,转变为半年一次迭代。 这凸显了荣耀试图冲击高端的野心,但是,受缺少自研芯片、供应链体系不够完善以及自有生态有待构建等因素影响,荣耀的高端化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IDC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价格段趋势》显示,600美元(国内市场以4000元为标准)以上高端市场份额达27.4%,同比增长3.7%;中低端市场份额合计为72.6%,其中200美元(约1500元)以下低端市场份额恢复到27.5%,同比增长5.2%。 上述报告指出,目前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一至三线城市,销售较好的产品包括苹果iPhone 15、华为Mate 60、小米14、vivo X100等品牌的旗舰系列,其间并没有荣耀。 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最畅销高端机型当中苹果占7席,国产手机品牌只有华为和vivo上榜,华为Mate60 Pro杀入前五,华为P60位居第7名,vivo X90s则位居第10名。 折叠屏手机是荣耀瞄准的高端机市场另一个高地,其代表机型是V系列。此次荣耀全球发布会上,便发布了折叠旗舰荣耀Magic V2系列。 IDC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700.7万台,同比增长114.5%。自2019年首款产品上市以来,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连续4年同比增速超100%。 IDC称,2023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前五大厂商分别为华为、OPPO、荣耀、三星、vivo,市场份额分别为37.4%、18.3%、17.7%、11%、9.7%,其中,荣耀以17.7%的占比排行第三。 海外市场则是荣耀想讲的增长“第二曲线”故事。荣耀瞄准了高端手机为主的欧洲市场。 赵明曾透露,2023年荣耀在海外市场增速超过200%,并在两年内实现了盈利性增长。 相比于多年深耕海外的华为、小米、vivo和OPPO,荣耀是掘金海外的新玩家。2022年,被称之为荣耀的海外元年,2023年是欧洲元年。 Canalys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欧洲地区(不含俄罗斯)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780万部,同比下降3%,排行前五的厂商依次为苹果、三星、小米、摩托罗拉和荣耀,其中摩托罗拉出货量同比增长了73%,荣耀同比增长了116%至110万台。 2023年,荣耀海外市场出货量规模在上千万台。根据Omdia四个季度数据计算得知,2023年全年,荣耀全球手机出货量共计为5690万台,若减去IDC统计的荣耀中国市场约为4634.1万台的出货量,荣耀海外市场的出货量约为1050万台,若减去Canalys统计荣耀中国市场约为4360万台的出货量,海外出货量约为1330万台。 出货量与激活量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荣耀中国市场的出货量(销量/激活量)以及市场份额,在IDC、Canalys以及BCI等几家调研机构的数据当中,差距较大。 出货量是流入市场的手机产品销售量,这里边包括未送达消费者手中,还在渠道当中的产品。而激活量则是消费者购买并激活手机后的统计数量。两者之间的差距,或部分反映出手机渠道当中压货情况。 中国市场,同样统计出货量的机构有IDC和Canalys。2023年全年荣耀出货量,IDC统计数据为4634.1万台,市场份额排行第二位。Canalys统计数据为4360万台,市场份额排行第四位。两者的出货量相差近274万台。 统计手机激活量的BCI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荣耀激活量为4129.1万台,激活量比IDC统计的出货量少了505万台,比Canalys统计的出货量少了230.9万台。 对标Canalys和BCI两家数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五手机厂商中国出货量排名为:苹果、vivo、OPPO、荣耀和小米,出货量依次约为5180万台、4450万台、4390万台、4360万台、3560万…

    2024-03-15
    2.7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